网上炒股杠杆网站 四野名将丁盛,为何在1977年被革职开除党籍?晚年生活凄凉
1999年10月7日,原广州军区司令员、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的追悼会在广州市黄花岗殡仪馆大厅举行。
丁盛生前的一些老部下和老战友,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,送别昔日的首长。
灵堂四周摆满了花圈,花圈上的称呼因吊唁者的身份而异,有老司令员,也有老将军、老首长……
但是令人意外的是,身为开国少将的丁盛去世后,无论是讣告还是灵堂横幅上,写的都是“丁盛老人”,并没有按照惯例称呼他为“丁盛同志”。
当天出席追悼会的一些老兵,抬头看见灵堂上的“丁盛老人”四字,再联想起将军多灾多难的一生,不由得悲恸不已,甚至当场大哭。
红军里的“丁大胆”
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《亮剑》中,有一个名叫丁伟的角色,他虽然只是个配角,但是谋略才干丝毫不逊色于主角李云龙。
丁伟的原型之一,就是历史上的四野虎将——丁盛少将。
丁盛是江西于都人,17岁就参加了红军。他作战勇猛,曾经深得毛主席的器重和欣赏。
红军长征到遵义后,丁盛被调到红12团2营4连当指导员。在攻占娄山关战役中,他带头冲锋,和4连的战友们率先撕开了敌军的口子,最终一举攻克了娄山关。
这是丁盛第一次指挥战斗,也是第一次在战斗中负伤,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。
主席当时还特地询问彭老总:“那个4连的连长叫什么名字?”
彭老总说:“连长的名字我不清楚,但是4连的指导员我倒是听过,大家都管他叫丁大胆。”
从此以后,“丁大胆”就成了丁盛在红军里的绰号,几乎跟随了他整个革命生涯。
抗日战争期间,丁盛一直在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任职,参加了百团大战。
1947年,丁盛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24师,归属于黄永胜任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。在辽沈战役中,他率领将士们纵横驰骋,为攻占锦州、围歼廖耀湘兵团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辽沈战役结束后,丁盛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了平津战役。
他指挥的135师带队在三分钟之内就率先突破城防,成了唯一被四野通令嘉奖的一个师。
三大战役结束后,国民党在大陆的重兵集团基本覆灭殆尽,只有广西的白崇禧集团是国民党残留的一支战斗力较强、建制较完整的军事力量。
1949年秋,林彪率四野南下,与白崇禧部决战于衡阳、宝庆。
当年10月,时任43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部疾行一昼夜,突破衡宝公路,抵达灵官殿。
白崇禧集结重兵,封锁了衡宝公路,四野各部队均止步于衡宝公路以北。
只有丁盛的部队,因为和军部失去了联络,孤军深入,脱离大部队足足有一百六十余里。
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战斗。丁盛被白崇禧部主力重重包围,四面楚歌。
但是他当机立断,指挥各团抢占制高点,成功冲破包围,将敌军打得四处溃散,犹如一把利剑,深深插入了白崇禧部的心脏。
消息传到林彪耳中后,他又惊又喜,立刻给丁盛发电报说:“很好,你师已插入敌人的心脏,现就地待命,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。”
和白崇禧的这一战,让丁盛在四野名声大振,成为不容小视的一员“虎将”。
一次会面改变人生
建国后,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,出任54军首任军长。
在1962年秋天打响的对印反击作战中,他的表现也很出色。
当时丁盛奉命率130师由川入藏,在11月16日下令发起瓦弄之战,仅仅用了10小时就击溃印军,歼灭印军一万余人,震惊世界。
战后,世界各地媒体都纷纷报道了130师的胜况,西德的《世界报》夸奖130师“如风卷残叶,势不可挡”。
香港《明报》评论瓦弄之战时,用了“潇洒之极,漂亮之极”八个字。
从年少参加红军,到一步步成长为开国将领,再到后来指挥对印反击战,丁盛前半生的军事生涯,其实是很辉煌的。
但是令人意外的是,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“虎将”,却在后半生屡遭磋磨,晚景凄凉。
1977年,随着“四人帮”被粉碎,无数人的命运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改变。
这其中,就包括丁盛。
他受到很严苛的指控,主要罪名是参与了上海“四人帮”余党的反革命武装暴乱事件。
事情要从1976年8月8日说起。
当时丁盛来在祖国东部勘察地形,回程途中经过上海,住在上海延安饭店。
正是住在延安饭店的这一晚,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。
据丁盛自己后来回忆说,那个时候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将军刚好也在上海看病。
廖政委想请丁盛给上海市委打个电话,让上海方面对自己的治疗重视一点。
丁盛未加思考,就打了那个电话。
就这个不经意的电话,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,也让丁盛余生后悔不已。
8日晚上10点左右,上海领导马天水、徐景贤、王秀珍来饭店拜访丁盛。他们谈论了舟山群岛的防御、保卫大上海等问题。
马天水、徐景贤等人,都是“四人帮”在上海的余党。
在“四人帮”被抓捕后,他们曾经密谋发动武装叛乱,但是中央当机立断,这些人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。
马天水等人在1977年10月被隔离审查。
可是他们8月份在延安饭店和丁盛的会面,却成了丁盛参与“四人帮”活动的罪证。
难以接受的定论
1977年3月24日,华主席在中央军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点名批评丁盛,言辞十分严厉,指责其“参与‘四人帮’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......是非常严重的问题”。
对于这桩历史公案,后人一直众说纷纭。
丁盛曾经为自己喊冤说:“他们搞武装暴乱,事前我不知道,事后我也不知道。他们两次来延安饭店,都是他们找我的,我从来没有主动找过他们。关我什么事啊?”
但是在那个时候,他的辩白略显苍白。
被点名批评之后,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无休的撤职、审查、关押,就连家人都搬出了军区大院……
1982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下达了《免予起诉决定书》。
军事检察院认定丁盛和“四人帮”团伙存在勾结,但是认为他属于从犯,因此免予起诉。
“免予起诉”虽然是宽大处理,不用坐牢,但是仍然属于刑事犯罪。
因此决定书下来后,丁盛被命令“退出现役”,交地方安置,并开除党籍。
这个“交地方安置”,也是有条件的——不许他去北京,也不准他回曾经待过的广州。
最后选来选去,直到1984年7月,丁盛才被安排到了南昌市老干局的一个干休所,而且规定不得带子女一起去。
南昌干休所的待遇一般,再加上心情抑郁,丁盛晚年的身体状况也不怎么好。
1984年9月18日,他在去医院看病途中,心脏病发作,重重地摔倒在地上。
丁盛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,这些年来的委屈积压在心头,一时之间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,在医院里失声痛哭。
他不希望背负着“罪人”的名义过活,在病中给中央发了一个电报,求中央派人来听听他的最后陈述。
后来组织部和中纪委各派来了一位处长处理丁盛的事情。
在听完这个四野老兵的哭诉后,两个处长也为之动容,心生怜悯,答应回去以后一定如实汇报。
但是他们回到北京后,丁盛左等右等,还是没有等来平反的好消息。
不过组织上考虑到他年迈体弱,在10月份终于同意他回南京治疗。
最后岁月
丁盛晚年定居南京,大部分时间都和家人挤在一栋旧民宅里。
他每个月靠150元的退休工资艰难度日,过着粗茶淡饭、破宅漏屋的生活。
当地居民经常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,提着篮子出入菜市场,买些便宜菜。
渐渐地,左邻右里都知道了这个老人就是是原来的南京军区司令员。大家都心怀恭敬地喊他“丁司令”。
可是丁盛每次听到这种话,都会摆摆手说:“别这么叫,我现在不是了,叫老丁。”
这种日子,对一个当过军区领导的老红军来说,心中是什么滋味,可想而知。
好在丁盛的一些老战友、老部下都很同情老首长,平日里时常接济他。
这些年,丁盛从来没有放弃过为自己申诉,可是每一次都如同泥牛入海,毫无音讯。
不过他的坚持还是换来了一些物质生活上的改善。
1993年8月2日,总政治部、总后勤部考虑到老将军早年为革命做出的贡献,将丁盛与当地的退休干部享受相同的生活补贴,即每月200元,并按照正师级干部安排相应的医疗资源。
这些照顾,给了凄苦的丁盛极大的心里安慰。
1995年,中央决定将丁盛安排回广州军区安置。
他分到了一套师职离休干部住房,在广州正式安下了家。
广州军区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,再往前追溯是八路军115师,红军时期是中央红军。
丁盛一参加革命就在中央红军,后来又是四野老将,心里对老部队都怀有特殊的感情。
因此他到了广州后,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明显改善,心情也舒畅了许多。
老人晚年唯一剩下的心愿,就只剩下了为自己平反。
1999年8月26日,丁盛因高烧住进了军区总医院。
几十年的战争环境累积的旧伤和体力透支,再加上后半生的心力交瘁,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。
广州方面很重视丁盛的病情,还找了包括终南山院士在内的著名专家会诊,可最终仍无法挽救他的生命。
9月25日,丁盛怀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。
弥留之际,老人念念不忘的,还是平反和恢复党籍的事情。
在去世的那一刻,他不是战争年代纵横沙场的“丁大胆”网上炒股杠杆网站,也不是建国后威名显赫的军区总司令,他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“丁盛老人”。